首页
关于我们
绿色人才培养
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
公众自然教育
志愿者小组
主题网站
四川全民自然教育平台
鸟咔咔自然学校
绿色营自然读书会
缅怀唐锡阳先生
新闻动态
学校介绍
志愿手记
手绘故事
全景地图
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届自然观察节圆满举行
崇左政协网:乡村里的鸟咔咔自然学校
营员名单|绿色营&恩城保护区:2020寒假鸟咔咔自然学校建造营
营员招募|绿色营邀你来广西恩城保护区共建乡村自然学校
当大学生遇见乡村自然学校|绿色营&恩城保护区:鸟咔咔自然学校建造营纪实
←
上一页
欢迎来到鸟咔咔
鸟咔咔自然学校简介
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恩城保护区重要物种
黑叶猴
冠斑犀鸟
韦叔与冠斑犀鸟的故事
驮押屯植物篇
驮押屯动物篇
绿色营建造营
感恩创造者
未来志愿者
日期选择器
2023年1月
2023年5月
2023年6月
2024年1月
1.你好,冠斑犀鸟!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冠斑犀鸟的场景,它正从一座石山飞往另一座石山。我们就站在甘蔗地的小径上望着它。一边激动一边赞叹我们的好运气,首次拜访就很赏脸!在看到的那一刻,彷佛就和它的生命有了联系,也和它的家庭有了联系。
2.上山寻宝!
第一次上山的时候特别兴奋,行走在石灰岩地貌的野山,高低起伏,手脚并用,野趣十足。走这样的野路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因为你不知道哪里可能会遇到攀援植物在路中间伸出小手绊你一跤。林子很密,只能听见鸟鸣,却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但在路边总能看见好看的蜗牛壳,一种左旋,一种右旋;一种质地较硬,一种质地薄脆(犀鸟爸爸会用来给娃补钙),用手就能捏破。一路走一路捡又一路放下一些,选出了最喜欢的几个放进口袋,如获至宝。这可是我从未见的蜗牛壳呀!五月下旬刚上山那会儿,没有什么降雨,石山很干,看不到任何活的蜗牛。沿途的植物也耷拉着脑袋没有精神,和兴奋的我形成鲜明对比。
3.是闷热潮湿的天气呀!
一开始没有电瓶车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沿着甘蔗地间的石子小路往返于自然学校和犀鸟所在岩壁的山脚下。没有大树的庇荫,每天都是太阳当空照,全方位无死角地感受到热带季风气候的闷热,呼入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热乎乎的。但一开始我的身体还停留在大理的舒适温度中,没有及时反应过来。也让我顺利度过了一开始没有风扇的日子。
4.小伙伴都二阳了!
在与犀鸟初次见面后,我们后面又去了岩壁几次,但都没有遇到它,大概是因为只是半天去,刚好不凑巧,再加上每天气温高达三十八九摄氏度。于是,那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就放在了周末的自然课堂上。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教室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感受热浪下的石山、木棉树、甘蔗田、玉米地还有偶尔出现的黑翅鸢。
二阳的时候,分不清是高温中暑还是发烧。直到一场大雨落下,降温后,那晚睡了舒适的一觉。醒来,是发烧过后的浑身瘫软,没有力气。才意识晚上的燥热是发烧。还好没有烧成傻瓜。后面,李享在拼多多买到了检测试剂,确定了阳。阳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浑身无力,呼吸够呛,尤其是在闷热潮湿的环境里,完全感受不到内外气体的交换。好像在呼吸,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呼吸到。
5.在屯里收获友情!
5.在屯里收获友情!
5.在屯里收获友情!
自然学校在屯的边边上,如果不特地走进屯的内部,是不会和任何人发生交集。但好在总有人会时不时来学校,我不至于太沉默(一个月双子是真的有很多话要说)。来参加自然课堂的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长、村干部、保护区工作人员、给村民做赋能培训的公益机构、收运垃圾的师傅、送水的师傅。
人与人关系的建立十分微妙。在自然课堂的进行中,不知不觉和屯里两位小朋友成了好朋友,桃子和菊花。她们带我去屯里逛,带我玩耍带我飞。那一刻,我变成了孩子,只是跟随着她们的脚步和目光去认识这个屯和这里的自然,沉闷的头脑瞬间激活。能吹出泡泡的叶子,吃起来酸酸的植物茎秆。她们带着我一一体验,就像她们的长辈教她们玩耍时那样,充满了爱。因为在课堂上,听我念叨过金花茶。在爷爷的菜地里,她们分别送给了我一朵金灿灿的茶花,放在我手心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小孩!桃子说,爷爷会把金花茶晒干,然后拿去卖钱,金花茶能卖一个好价钱(然而,最后发现爷爷种的金花茶并不是我原以为的金花茶)。
她们带我去参观了各家的小菜地,小小菜地很丰盛,地不大,种的东西却很多。番石榴、柿子、李子、百香果、茶花、芒果、枇杷、南瓜、红薯。。。菊花的父母在外务工,但她有任何想吃的水果,爷爷都会为她在菜地里种下,即使是并不适合在那片土地生长的西瓜。她们还带我参观了她们和爷爷一起用捡来的PVC管改造的门和用洗衣液瓶子做成的浇水勺。
一起玩耍的那一天,吃到了夏天的第一块冰镇西瓜。桃子还为我在自家菜地摘了好多小番茄送给我,对于一个到屯里就没有吃到过新鲜蔬菜的人,真是莫大的馈赠!后来,即使周末自然课堂已经结束,但她们俩依旧会在周末来学校找我玩,我们一起看书、画画、聊家常、做手工。每次来,她们都会捎来一些拼多多买不到的水果、冰棒,为在村里有些闭塞的我,带来了些现代生活的气息。每个周末,与其说她们盼望放假来和我玩,不如说是我更盼望周末的到来,彷佛我更像村里的留守儿童,时刻在盼望,不知道悬在空中的盼望在哪一天会彻底结束。好在结束的那天,我们一起拍照一起合影玩得很开心!我写了小卡片送给她们,分别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伤感!
6.特别的食物
6.特别的食物
当地重要传统节日都会出现的食物。和青团很像,但质感又不太一样。外面的包材,来自当地,可惜我没有找到这种树。看了各地的青团/粑粑还有粽子。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餐桌和自然的紧密联系,感叹传统食物和自然结合得那么巧妙!
7.再上山
5月末,等到我们都恢复得差不多时,重启了上山蹲鸟的工作。茂盛的植物已经遮住了入口的路,野性十足!到达犀鸟巢穴岩壁下的路并不长,有些陡峭,但走路十五分钟就能到达。但闷热潮湿的天气令人喘不上气,行径的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完完全全都在我的呼吸上,彷佛整座山只有我的喘气声被无限放大,完全无心顾及脚边的植物,更谈不上观鸟。
8.是斑头鸺鹠呀!
上山时,总是李享在前,我跟在后面。这样的好处是,前方如果有鸟,不至于被沉浸式呼吸喘气的我忽略。于是托李享的福,我近距离观察到了斑头鸺鹠。它站在藤蔓上,我们对视,相互打量了好久,它才离开。真开心呀!在不超过5米的距离清楚地看到了斑头鸺鹠。
9.蹲鸟的行前准备
在熟悉了山上的环境后,我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去蹲鸟。在大晴天出行,帽子、冰袖、水杯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手帕的好处是既可以用来包吃的,还能用来擦汗。塑料袋的好处是既可以当垃圾袋,还能垫着放东西以及下雨之后,垫着防潮,避免打湿屁股。
10.犀鸟来啦!
10.犀鸟来啦!
6月,我们开始了连续每天去蹲鸟,分为了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避开了中午最热的时段。但发现犀鸟出现的频次依旧很低,上午有时只出现一次,有时一次也没有出现;下午偶尔出现一次或两次,毫无规律。每次等不到它的时候都会担心。毕竟这一只鸟身上承载了不止一条鸟命,少则两条多则三条。它好全家好,它不好妻儿不保。一家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第一次在鸟篷里看到它时,它就停留在了位于岩壁巢穴左上方十米左右的榕树上(高山榕、大果榕、直脉榕分不清楚)。那是它外出觅食归来很喜欢的一个停歇点,偶尔也会充当它的补给站。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它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投喂过一次后,直到下午四点过才再次出现。捉回了三只肥硕的大青虫进行投喂。当时我正在心里吐槽它外出了四小时,才带回来这么点食物时,只见它离开洞口迅速飞到了榕树上,摘了几颗青色果实后,又飞回了洞口投喂给洞里的妻儿。心想,这犀鸟也是懂糊弄学的,太敷衍了!大概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出去那么久只带回了一点食物。
11.世界上最难买到的菜!
村里大多数的田地都用来种甘蔗了,还有的种了玉米、香蕉和木瓜。几乎很少看到有人种菜。村民家的餐桌上常出现的在地蔬菜则是南瓜尖、红薯尖和一些野菜嫩叶。其余的肉类、蔬菜都需要外购。一种方式是自驾去大新县城采购,一种方式是等待在村与村之间流动的卖菜车来。其中一辆每天会在上午十一点到十一点半这个时间段到屯里的小广场,主要卖蔬菜和猪肉,但没有葱蒜和水果,说是进货太贵,天气热容易坏,不好卖不划算;另一辆据说是每隔一天来,这一辆车主要卖水果搭配一些蔬菜还有零食,但不卖猪肉。
等到在“鸟咔咔”的一个月生活结束时,我数了数我买到菜的次数,居然只有5次!要么是我在小广场早早蹲守买菜车,结果小广场旁小卖部的老板说他们去过“陇峒节”(当地传统节日)了,过节不卖菜。我心想大家可真是沉迷过节呀!这节日从我们五月中旬来的时候就在过,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用屯里罗叔的话说,要把过去三年错过的聚餐都补回来。有天我晚上有事,错过了罗叔家过节,第二天又被罗叔再次邀请去家里过节,一定要给我也补上。可见卖菜确实没有过节重要!
另一方面,卖菜车也并不如老板所说的那样,每天都来。如果,在其他屯就已经把菜卖完了,那就不会再来驮押屯。以及他并不如他所说的那么准时。晚到,对我们从山上回来买菜是更方便的,但有时候十点半就到,等我十一点走到广场的时候,正好看见卖菜车离开。于是在屯里小道一路狂奔,边跑边嚷嚷,也还是没有追上卖菜车。
在一个顺丰、京东快递都不通的地方,谁能想到还有拼多多!拼多多成为了我们在屯里的菜篮子。我对拼多多的评价也由负转正,感谢它让我们吃上水果吃上菜。
因为学校没有冰箱,我们买的最多、吃的最多的蔬菜就是白菜。其他蔬菜真的很容易被高温给热坏。这一后遗症体现在,即使现在回到大理有了冰箱,我在买菜的时候也会潜意识地选择高温耐放的蔬菜,这样想想我买的绿叶蔬菜真的太少太少了(事实是除了葱、香菜,其他的绿色蔬菜都没有买过)!真的要注意饮食平衡呀!
12.还好有橙子!
结合以往保护区巡护员蹲鸟的经验,我对犀鸟也还有着诸多期盼,比如它的投喂频次还是很高的,不至于让妻小挨饿。于是我和李享商量,决定之后我们每天轮流蹲守,我去蹲守的时候,中午就不回学校吃午饭了,带些食物上去就好。这样就能更清楚犀鸟白天出现的频次。因为屯里的小卖部没啥干粮,闷热的天气令人没有任何胃口,于是我们在拼多多上买的橙子,成了最佳选择。
当然犀鸟不会辜负愿意静下来愿意花时间的人,在我的蹲守下,终于有了一天看见它投喂了六次的记录!
13.独自上山啦!
第一次独自上山的时候,像一头初次探险的小兽,警惕而敏感。清晰地听见自己的脚步声,行进时和周围植物、石头、泥土发出的摩擦声,树叶飘落的声音,踩碎蜗牛壳的声音,竹子在风吹下主干挤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一切都被放大。
等我钻进鸟篷,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彷佛进入了一个可以和巢穴里雌鸟共情的世界。她每天透过一线小缝望着外面的世界,等待着雄鸟的投喂,将自己与孩子的性命全部交由雄鸟。而我也蹲在鸟篷,通过半掩的小窗望着巢穴,也盼望着雄鸟的每次归来。
坐在鸟篷一整天,这极其考验我的耐性。一开始我会听听播客,但又想着好不容易有了和这座山独处的机会,应该好好聆听自然之声,还用什么电子设备。于是听博客消磨时间的选项被舍弃。尝试了看书,但发现自己完全无法专注(书没选好,内容不够吸引人)。最后,发现在鸟篷里画画对我来说是个绝佳的选择。本子里的好几幅画都是在鸟篷里诞生!以及在鸟篷里做了不同的绘画尝试!这大概是在山林里独处时带来的一些灵感和收获。
14.冠斑犀鸟的邻居们
每天蹲守,不一定会蹲到犀鸟,但一定会蹲到三宝鸟。三宝鸟可比犀鸟规律多了,它就像一位约定好的老朋友,你知道只要你去鸟篷就一定会遇到它。有时它在树梢休息、有时它衔着筑巢材料、有时它又衔着虫子,还有的时候它勇敢地和猛禽叫嚣!丝毫不退让。
和这对冠斑犀鸟有着类似故事线的是一对同在岩壁小洞穴里筑巢的紫啸鸫。紫啸鸫也很高调,鼓翼追逐的声音总能被清晰听见,在我还不熟悉犀鸟归来的声音时,总是把紫啸鸫弄出的动静误以为是犀鸟。
最最难得的就是看见了褐胸山鹧鸪。当时坐在篷子里,听到外面发出了像白颊噪鹛翻落叶的声音,距离很近。我从低矮的石凳上猛得站了起来,努力在狭小空间里保持着平衡,弯着身子,将头从小窗探了出去,目光穿过藤蔓、枝叶的遮挡锁定了声音发出的区域,真的看见一只大鸟在翻落叶觅食。赶紧拿起望远镜观察它的特征。超级激动!毕竟在山上经常能听见它的叫声,但就是看不见。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这类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总是没有带长焦。(吃过亏,但并没有长记性。)
坐在鸟篷里,最常听到的还有蛇雕的声音,在最初我也把蛇雕这尖锐的声音误以为那就是传说中犀鸟粗粝的马叫声。直到有天,看见三只蛇雕在天上飞,听着方向从空中来,才再次对上了号。
在这岩壁活动的不止有鸟,还有赤腹松鼠。知道赤腹松鼠林间枝头跑酷厉害,没想到也是攀岩高手!除此之外,还在鸟篷所在的区域发现了灰麝鼩、倭松鼠、某种石龙子。它们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惊悚与神秘,直到看清楚的那一刻,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觉得收到了来自大自然的礼物!谁叫鸟篷会有那么多盲区呢!
15. 巢穴里的世界
巢穴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要在巢穴里待三个月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和巢穴里雌鸟的连结来自,晴天阳光打在洞口时,借着阳光,偶尔可以瞥见雌鸟在巢穴里进行小动作移动,鸟喙和盔甲明亮的黄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漆黑的洞中显露。住在巢穴里,大概最方便的事情就是睡觉,照顾小鸟,除此之外,她似乎没有任何其他活动,她会不会很无聊呢?或者,她会不会也透过洞口的小缝观察在外面的我,正如我观察她那样。
有时候,天气实在令人困顿,我会在鸟篷里睡着,但总能在听到犀鸟黑旋风般归来的声音时,猛然苏醒。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举起望远镜观察它的喂食情况。
16. 电子“打鸟”带来的思考
要离开“鸟咔咔”的前几天,来了一位拍鸟多年的师傅。他和我们一起上山蹲鸟。于是我们把最佳的观察位置留给了他,我则挪到了最上方的鸟篷。蹲在了离犀鸟更近的位置,虽然拍摄角度不佳,但却有了和犀鸟巢穴近乎同水平的位置,彷佛有了犀鸟的倾听角度,似乎明白了它们的巢穴选址考虑,除了本身有个大小合适的小洞以外。小洞所在的这个岩壁大凹洞,更像是一个扩音器,山上、天空中发出的任何声音,只要对着这个凹洞,都会有被放大的效果!于是感叹,山脚下村民干农活时放的广场舞音乐、火三轮经过石子路发出的声音、山脚下村民敲铁杆的声音,都被听得一清二楚。这样看来,它们对我们才是更加了如指掌。
在思考片刻,我听见下面鸟篷传来了像机关枪般的突突声。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为啥拍鸟的人总说“打鸟”、“打鸟”。也瞬间理解了那些被拍到应激而逝去生命的猫头鹰,被追到精疲力竭的珍稀鸟儿。这持续不断的突突声,如果拍摄对象换成是我,我应该也应激得想死了,实在刺耳。还好我的相机并不会发出那么大的声音,也不会一直连续按着高速连拍不放手,想不通他到底要拍出什么样惊天地泣鬼神的照片。感受到突突声之后,我把相机快门调为了静音(感恩预拍摄功能)。虽然少了一些按快门的乐趣,但这样对鸟儿来说应该更友好一点了。
很多时候,我在想同样的位置同一只鸟,我拍的照片和其他人拍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摄影师可以称之为生态摄影师,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生态伦理需要学习和践行。
17. 大自然充满惊喜
六月中旬的时候,终于多了一些雨水。山间小径上蜗牛开始爬行,彷佛从壳里复活。朽木上长满了可爱的小雨伞,山上的植物也因为有了雨水的滋润,也变得精神抖擞。原来以为每天都走一成不变的小路,也在时时刻刻变化中,比如我在路边又多发现了几颗山药蛋。藤蔓植物的触手早就爬到了另一边。下暴雨吹大风,吹断了一株开过花的竹子,坠在小径上,不知道哪天会完全断裂。我又在石头缝多发现了几株苏铁,它们在岩石上,并不高大,却很坚韧。。。
18. 最后一次上山蹲鸟
很难想象自己居然和一只犀鸟朝夕相处了那么久!也算做自然观察以来,观察时间最长的一只鸟,也是我目前画过次数最多的鸟。画一只鸟真的能促进我去观察它的细节,即使犀鸟一眼望去似乎只有黄黑白三种颜色。但通过仔细的观察,我发现它的虹膜是红宝石般的红色;羽毛也不是全黑,在阳光的照耀下,黑色的羽毛在特殊的角度会呈现出带有金属质感的蓝色。。。。每观察一次,都增加一点点对它的了解。
最后一天上山,彷佛格外神圣,我走得很慢,尝试调动所有感官记住这里的一切。当我要离开的时候,这座山会送别我吗?犀鸟会送别我吗?它们是否也会用它们的方式表达祝福和不舍呢?(这可能是我这只两脚兽想得太多,赋予了万物情感。)
但主观意识强烈的我,真的发现了大自然送我的礼物。它就在每天上山的必经之路上,而且就在脚步一定会落在的地方。散落了一大片某种鸟儿的羽毛,飞羽、绒羽、覆羽散了一地。我既为捕食者叫好,也为逝去生命一方惋惜,但这就是自然界的每日发生。我拾起一些羽毛,感谢它们对我的馈赠,留了一些柔软的绒羽给其他小鸟筑巢用。那个瞬间,我真的觉得自己被馈赠了!我从来没有一下捡到那么多好看的羽毛!看见倭松鼠也是在那天。最后下山时,还偶遇了黑枕王鹟,它离我很近,不再像我刚来时遇到的黑枕王鹟那样,总在竹林和我玩捉迷藏,而是在我能够清楚看见的位置,停留了好一会儿,彷佛在认真道别。
人对自然的情感,会是单方面的吗,还是相互的呢?
19. 聚散有时
离开驮押屯那天,李享联系了罗叔送我去车站。路上认真看了进来时太疲惫还没有好好欣赏的石山、农田和树。和罗叔说道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既没有等到雌鸟和幼鸟出巢也没有等到龙眼和苹婆果成熟。
虽然蹲守了犀鸟很多天,但依旧对冠斑犀鸟知之甚少。比如,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它的食谱,不知道每晚犀鸟爸爸在哪里过夜,这山里除了这一对犀鸟和它们的孩子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犀鸟?气候变化是否会对犀鸟的育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还有太多不了解。
路上,我问罗叔你们小的时候犀鸟很多吗?罗叔说起往事很兴奋,聊起小时候布陷阱捉小鸟的故事,也说起小时候犀鸟很多,也飞得离人类居住区很近。那时候物质非常匮乏,就会有人打鸟充饥,犀鸟是很容易打到的鸟。我问他为什么很容易打到?他说,因为这种鸟很傻,只要打死了一只,其他的犀鸟并不会立马飞走,而是会围过来,于是其他的也一并倒在枪口下。好在犀鸟现在已经成了这里代言人般的存在,再也不会有人伤害它们了,但它们什么时候能恢复像村里老人说的那样,黑压压的像大飞机一样一群群地飞,飞得很近,叫声响彻山谷。有生之年留点希望,期盼一下!
坐着罗叔的车,我们再次穿过了来时的那条隧道,是我见过最特别的隧道(山洞),很古朴,两侧和顶部都还保留着最初的石头模样,没有路灯,全靠车灯照亮前行的路。看着前方的光点越来越近越来越大,彷佛瞬间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离开了那个有冠斑犀鸟在岩壁上筑巢的世界。但对犀鸟的关心并没有因为离开而中断。
20. 庆祝新生命
7月21日,在驮押屯的群里,等到了韦叔分享雌鸟和幼鸟出巢的消息。看着雌鸟像挖土机般啄开洞飞出来的那一刻,感受到了全身心的自由!幼鸟的出巢过程有些艰辛,因为啄开的洞略小,幼鸟被夹在缝隙里,前后挣扎了三个多小时终于飞出了巢穴,真是远程紧张了一把!后来韦叔又补充了一些观察细节(雌鸟和第一只幼鸟离开巢穴后,犀鸟爸爸衔着肥硕的大青虫飞到了洞口,在洞口望了足足5分钟,发现没有反应才飞走。以及上一周的时候观察到洞里确实有两只幼鸟),最终判定今年本来有两只小鸟,但其中一只没有等来飞翔的那一刻。于是又引发一连串的问号。观察彷佛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就像家门口常见的麻雀也还是有很多问号。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索没有尽头。
然后呢?
有了这一次较为长的观察经验。我突然明白了《游隼》这部作品的珍贵。毕竟一般人还真是做不到持续的观察、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详实的记录。毕竟大自然的变化总是悄无声息,一不留神就是另外的场景了(就像菜市场上周的时令水果是梨子和桃子,这周青苹果就加入了队伍!),所以每次观察后做好观察笔记或者日记就很重要!现在觉得自己的记忆越发不靠谱,还是要多写多记录!
如果以后还能有这样较长期的自然观察,我一定要做好详细的记录!这个flag算是立下了!
还会有机会去驮押屯看望它们吗?
也许吧,也许吧~
现场场景为2022年初拍摄
通知